每周二的下午三点半,政法学院的414教室灯火通明,室外烈烈的寒风丝毫没有影响室内的气氛,来自2020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们围坐在长桌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这里没有学生与老师的差异,有的只是思维的碰撞与交织———这是我校政法学院刘桂芝教授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审辩式思维与探究性学习方法训练》的课堂。
《审辩式思维与探究性学习方法训练》是我校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为了践行“创造的教育”而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研讨课,采取小班授课﹑共同研讨的模式进行。30名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给这个课堂带来了多样的色彩。“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给刚上大学的新生一次突破思维的机会,培养更具有批判性、审辩式思维的当代大学生,这是我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刘桂芝老师如是说。
“当我得知学校要开设新生研讨课的时候,我很高兴,我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这二十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给学生带来一场思维上的改变,让他们从在高中时养成的满足于答案式教学的思维中尽快解放出来,学会改变,学会质疑、批判与审辩,学会从不同视角看问题,探究的学习,而这也正符合高校、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在刘老师看来,研讨课的奇妙之处就是变单向为多向,改变高中单一学习的特点,发挥研讨的作用,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学习。
作为一门通选课,课堂讲授的并不是专业的知识,重点是引导学生对现象的审辩式思考与探究性学习。在课程设计上,刘老师通常采取“引导———研讨———总结”的授课流程。引导部分旨在通过老师的简单讲解让学生更快、更专注地投入到课堂的主题中,研讨部分需要老师和学生就同一个主题一起进行研究讨论,最后大家一起进行总结。其中,刘老师认为引导和研讨是相辅相成的,要想研讨课的氛围好,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是也绝不可忽视老师的引导作用。每一节课课后,刘老师都会提前布置下一节课的内容或话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清楚每一节课的主题,也给了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双管齐下,下一堂课的引导就会事半功倍,同学们在探讨的过程中也会胸有成竹。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刘桂芝老师很重视阅读的作用,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不仅是让他们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定力。因此刘老师基本上每一堂课都会给学生留下阅读的任务,可能是几章,也有可能是一整本书,“通过这样任务的形式,会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但读物一定要贴近学生。”刘老师选取的读物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让身处校园的学生可以借助别人的触角深入这个社会,她也会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断改变她的读物,这使得刘老师同一节课但是不同届的阅读书单差异化明显。“刘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读书,每次课基本上都会有阅读任务,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会不适应,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发现相较于之前的空洞,现在我在课堂上的讨论更加言之有物了,而且,我确实重新爱上了阅读。”这是2020级信息与科学技术专业程鹏翔同学的感受。
刘桂芝老师在注重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她的教学手段,刘老师相信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场景并现场教学会让课堂效果更好。在一次课程中,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在电影《摩登时代》中与当代的不同的工业化现象,刘老师带领学生去参观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让学生直面这个现象,用他们看到的真实场景触碰他们的心灵。刘老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处在校园的时间很长,没有太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行业现实,而在研究中让学生自己去考察显然不合理,所以老师就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客观地看到这一切。而老师希望学生获得的就是他们看过之后形成的观点,这是他们真正的思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丰富,还是教学手段的灵活,我就是想要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因为只有学会思考,才会去质疑,才会审辩地、批判地看问题。”
无论是刘老师还是刘老师的课都深受学生们欢迎。“刘老师自身的知识面广泛,每次研讨过程中她都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而且最重要的是刘老师很和善也很有耐心,每次课堂氛围都很好。”政法学院2020级学生高亚蓉这样说到。刘老师一直都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感,而她也认为如何引领学生参与,让学生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并获得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研讨课的本质。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刘老师也做了很多努力,在课程的第一节,刘老师就采取了自我剖析的方法,讲述了自己求学生涯乃至工作中犯过的错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启发学生。刘老师一直都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这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也让学生更自然的投入到研讨中去。在平时的课程中,刘老师擅长通过使用一些符合学生使用习惯的辅助学习类的手机软件,如学习星,简化上课步骤,有效管理课程内容,引导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抢答小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感与积极性。
“我一直都希望咱们研讨课的路可以走的‘正’一点,永远都要记得研讨课开设的目的,把握好它不同于传统课程的特别之处,发挥出它真正对学生的培育作用。”刘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鼓励学生阅读,引领学生突破高中时代的定势思维与僵化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质疑,用审辩的思维看待一切学问,训练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给大一学生带来了很多改变。刘桂芝老师希望通过新生研讨课,让学生以后的学习之路都可以“走得正”,让他们铭记大学教育的初衷,在创新探索的大学校园里接受“创造的教育”,寻找到学习的真谛,也成为更好的自己。